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56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问题与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所依据的恢复生态学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施条件,系统分析工程区域规划布局、作业技术设计、规划质量保障、规划管理、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2.
针对当前农用地分等中,直接利用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分等指数在无形中扩大结果离散性的缺陷,提出了线性模型来修正这两个系数。首先,建立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线性模型,并给出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其次,利用此线性模型,并结合湖北省武穴市分等的实际情况,比较系数修正前后的分等指数。这一计算分等指数方法是可行的,并且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63.
[目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估是对改革运行效果及模式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改革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绩效。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估,对衡量改革绩效与目标的一致性、探寻改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杭锦旗位于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是西北地区渠灌典型代表,作为改革80个试点县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杭锦旗为例,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机结合,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业水价改革绩效评估。[结果]2014年杭锦旗农业水价改革的绩效评价为0.416,2015年改革的评估结果为0.620,增加了1个等级。[结论]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其中,经济绩效最为明显,节水绩效和社会绩效继之,生态绩效最小,但考虑到观察年限较短,政策的滞后性等原因,需要继续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4.
Cropland abandonment occurring both nationally and globally threatens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We explore whether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help reduce cropland abandonment,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5,593 households in 229 villages in China. By estimating a two-stage residual inclusion approach,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existence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rural villages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cropland abandonment and the abandonment ratio.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cooperative effects on cropland abandonment and the abandonment ratio are heterogeneous across geographic locations.  相似文献   
65.
[目的]耕地物候的时空格局研究可以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产管理等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1—2017年全国范围内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使用Savitzky-Golay滤波函数对EVI时间序列曲线进行重建,然后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出了耕地的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和生长季长度,通过Sen氏斜率计算出了3项物候参数在2001—2017年的变化趋势。[结果](1)从像素单元来看,全国耕地物候生长季始期变化中有53.07%的像元表现为提前趋势;生长季末期物候变化中有76.78%的像元表现为推迟趋势;生长季长度变化中有70.03%的像元表现为延长趋势。(2)从县域单元来看,我国耕地物候的变化趋势以生长季长度延长为主,这类县域在全国县域单元中的占比为64.2%。(3)从空间格局来看,表现为生长季长度延长趋势的县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三大平原、四川盆地以及东部平原向中部地区的过渡带中。[结论]近20年来我国县域耕地物候生长季长度的延长趋势明显且空间差异显著,这是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基于NDVI时序数据的华北地区耕地物候参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耕地物候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进行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田间管理、农作物合理布局等的重要依据。利用遥感方法提取大区域尺度耕地物候参数和种植制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农业生产决策和区域粮食安全评价提供服务。[方法]文章基于1999年和2013年的SPOT/VGT NDVI逐旬时间序列数据,采用TIMESAT软件集成的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对数据进行平滑重构,通过比例阈值法提取了华北地区耕地物候参数(生长季开始期和结束期),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依据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数目来确定耕地的生长季个数,识别耕地种植制度。[结果]华北地区作物生长开始期和结束期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15年来河北北部、北京、天津等地区,第一季作物返青/出苗期变化不大。而河南南部和中部地区,2013年第二季作物出苗期明显提前,由1999年6月下旬7月上旬,提前至6月上旬。我国华北地区种植制度仍以一年两熟制为主,华北地区北部受热量资源制约,仍旧保持一年一熟制不变。与1999年相比,华北地区2013年两熟制种植面积下降了21.1%,而一熟制种植面积增加了38.7%。[结论]华北地区耕地物候的时空变化与种植制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7.
耕地物候的空间格局综合反映了作物种植在环境因子及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空间差异性,因此耕地物候识别成为农业遥感应用的热点之一。研究利用SPOT的植被指数产品开展我国北方耕地作物种植制度空间分布的遥感识别并分析耕地种植制度空间分布特征。首先使用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对时间序列植被指数进行重构,然后采用多项式和谐波函数拟合数据来确定耕地的生长季个数,最后通过比例阈值法提取耕地的生长季开始期和结束期。在上述过程中结合先验知识引入波峰阈值并通过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掐头去尾"处理来保证耕地种植制度识别以及物候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基于SPOT/VGT数据对我国北方15省的耕地种植制度进行了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取了不同生长季的耕地物候信息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适当引入先验知识有利于正确识别耕地种植制度和准确获取耕地物候信息,2005年我国北方耕地的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二熟制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的平原地区。其中第一生长季的空间格局差异比第二生长季更加明显,同时生长季结束期分布的时间范围比开始期更为集中。总之我国北方耕地物候的空间格局与种植制度密切相关,受到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8.
以2001~2007年为研究时段,对环京津地区31个贫困县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分析,得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并未明显加重该区域人民生活的贫困程度,但相关扶助措施也未明显改变该区域的贫困状况;文章对该区域贫困的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试图为环京津贫困带的经济发展及制定反贫困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该研究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确定耕地预警指标体系,利用河南省年度指标数据和系统化方法确定各指标警限,利用曲线趋势外推法和时间序列指数平滑法外推预警年份指标数值,用扩散指数(DI指数)判断总警度,建立一套便于推广的、便于横向和纵向相比较的不同区域耕地预警系统,并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郸城县耕地多数年份处于无警状态,但个别年份存在警情,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0.
论淤灌是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令福 《中国农史》2006,25(2):3-11
本文通过对《史记·河渠书》与《汉书·沟洫志》所载内容的分析,认为战国秦汉时代大型农田水利建设在北方兴起,构成了中国水利发展第三阶段的主体。而这些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并不是浇灌庄稼,解除农田缺水问题的,漳水渠、郑国渠、河东渠与龙首渠是放淤荒碱地,以营造田地为主要目的的,六辅渠、白渠建成后,变成了浇灌农田庄稼,但仍然是引浑浇灌,即史书所谓的“且溉且粪”。它们均是引取高泥沙含量的浑水淤地或浇灌庄稼,具有淤灌的性质。因而淤灌在中国水利发展史上意义特别重大,它是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大型溉田工程的主体,构成中国传统农田水利的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